讲座题目:生物活性小分子荧光探针化学生物学报告
主讲人📗:阴彩霞 教授
主持人:田阳 教授
开始时间👩🏼🦲:2023-10-28 08:30
讲座地址💜🗼:闵行校区化学楼135会议室
主办单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阴彩霞,女,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导,山西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在山西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台湾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前后两次去美国密苏里大学化学系访学。研究方向:荧光探针化学生物学。阴彩霞以通讯作者在JACS、Angew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入选“2022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荣获“2020年中国化学快报(CCL)优秀青年学者”。入围“2022年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榜”等。
报告内容😓:
自然界的绿色荧光蛋白,点亮生命🙇🏽,有了这些荧光蛋白🧙🏿,科学家们得以对生物活体样本实时观察👳🏼♀️。然而,由于荧光蛋白标记种类有限、发光性能和生物传感受限,于是科学家将功能化的荧光染料引入生命体系🪃,希望实现独立于生命过程的非破坏性➝🍩、特异性传感。生命体系中生物活性小分子广泛存在🤾🏿,它们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神经系统疾病与神经递质信号传递和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生物硫醇作为抗氧化物质在体内广泛参与氧化应激。然而,它们结构和化学性质极其相似,而且在体内存在快速动态转化➔,导致探针特异性识别、传感受限,使荧光探针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突破这个瓶颈需要克服两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来自于复杂生命体系中相似物的干扰;第二个难点来自于生命体复杂的动态作用关系。为了克服这两个难点🤸🏼♂️,就要回答探针与目标反应机制与特异性识别和动态响应相关性这一科学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的研究从探针与目标反应新机制出发,提出了层叠式级联反应用于去甲肾上腺素特异性标记的新策略🙅🏿♀️、开发了点击级联反应用于生物硫醇定向识别的新方法🕊,发展了动态级联反应用于生物硫醇代谢转化示踪的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