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高效低成本的非富勒烯受体及其聚合物太阳电池 主讲人:陈红征 教授 主持人👌:杨海波 教授 开始时间:2020-07-17 09:00:00 讲座地址:腾讯会议 ID:513 185 822 主办单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报告人简介: 陈红征,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2000年),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2000年)。1988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4年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年晋升为教授🕢,2011年受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比利时Antewerp大学和欧洲高校微电子中心(IMEC)、美国Stanford大学进行访问研究🧑🏿🔧。现任浙江大学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化学会期刊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 副主编、《Chinese Chemial Letters》和《材料研究学报》期刊编委等。主要从事有机高分子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Adv. Mater., Chem. Rev., J. Am. Chem. Soc., Nature Commu., Angew. Chem. Int. Ed.等本领域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300多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2项。
报告内容⚀: 相比于商品化的无机太阳电池,聚合物太阳电池具有能采用低温溶液印刷法制备超薄、质轻和柔性大面积器件的独特优势👋,而且电池的透明性和颜色可调👍🏼,因此在建筑物集成发电🔤🚔、便携式能源供给以及蓬勃兴起的可穿戴式电子品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发了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研究热潮🧑🏿🦱。相比于传统的富勒烯受体,非富勒烯受体具有吸收强和能级易调等优势,因此可实现聚合物太阳电池效率的大幅提升。目前非富勒烯受体发展非常迅速🤾🏻♂️,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突破18%。陈红征教授在此次报告中将介绍其课题组最近在非富勒烯受体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利用分子内非共价键作用构筑的类似于全稠环体系的平面型小分子受体和结构不对称的稠合受体分子的设计合成,较好解决了制约非富勒烯受体性能的关键问题——在本体异质结中形成纳米级相分离与有效分子间π‒π共轭之间的矛盾,经过器件结构优化,获得了效率超过17%的聚合物太阳电池。 |